熙寧中,蘇軾上任杭州通判,途經鎮江,寫了一首《遊金山寺》:我謝江神豈得已,有田不歸如江水。」說如今暫不歸隱,實在也是出於生計的無奈,將來一旦有了尺寸田土,可以安身立命,江水作證,一定歸隱家鄉。
但宦海沉浮四十年,曾官拜二品,鐘鳴鼎食;也曾流放天涯,窮困潦倒。終究是沒能攢下足夠讓自己安心退休的錢。
然而詩人奔波於道途,又何嘗真的僅僅爲了衣食生計?即使鬱郁不得志時,儒家致君堯舜、匡扶社稷的用世理想,依然是一顆藏在他心靈深處的不滅的火種!
眼看時世力難任,貪戀君恩退未能。(《初到杭州寄子由》)
資料:
《宋代官制辭典》《兩宋俸祿制度通論》龔延明
《宋代物價研究》程民生
《宋史》《宋會要輯稿》
《蘇軾傳》王水照 崔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