藝術史專業留學生 課堂筆記整理:
📒保羅·塞尚是一位著名法國畫家,風格介於印象派到立體主義畫派之間。他的作品爲19世紀的藝術觀念轉換到20世紀的藝術風格奠定基礎。他的作品對亨利·馬蒂斯和巴勃羅·畢加索產生極大的影響。他使用的繪畫方式,以及他認爲自然界所有物品皆可由圓柱,球體與椎體等三種結構組成的藝術主張,深刻影響並革新了20世紀的藝術。
🔍繪畫特點:
構築持久的色彩和形態,追求事物的本質: 比起對象不規則的外形,分析形成事物本質的幾何形態的方法
-將自然形態簡化爲圓筒、圓錐、球體,追求形態的絕對基本性
-通過幾何分析追求對象的結構秩序,在幾何圖形中尋找自然形態
-拒絕透視法,追求多點透視: 將從多種角度感知的結果整合到一個畫面中,重新安排在畫面中,賦予新的秩序
– Passage(過渡/拼溶): 減弱前景的明度而誇大遠景的純度和清晰度,使前景產生後退,遠景向前的虛幻感,從而壓縮畫面空間縱深感
🍎《蘋果靜物畫》1893-1894
在保羅塞尚(Paul Cézanne)生命的最後30年裡,他一遍又一遍地畫着同樣的東西(綠色花瓶、朗姆酒瓶、姜罐和蘋果)。他的興趣不在於這些物品本身,而在於用它們來試驗形狀、顏色和光線。他精心安排了他的靜物畫,把所有的東西都聯繫在一起。塞尚寫道:「描述自然並不是抄襲物體,而是發現自己的感受。」他不斷地讓人們注意到顏料和畫布的質量,從不追求幻想的事物。物體的邊緣會相互碰撞(Passage技法):例如一個黑色的藤蔓花紋似乎從藍色的布中生長出來,要去觸碰位於畫面中心的蘋果,藍色姜壺的藤條與後面瓶身上的其他帶子融合在一起。他通過筆觸並置和精心平衡的色彩,以及紋理來賦予物體形式和質量,給這幅畫一種舒適的平衡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