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目前有必要建立一個多元且共享的平臺,以便創建和產出超越自發於地緣板塊的批判性對話」
🙇🙇🙇
📈
是日, 該項目發布了第一期成果:媒體藝術21(Media Art 21)平臺,與UC Berkeley合作,將有計劃地收錄、展示全球媒體藝術研究和實踐。
🔦
首先,不贅述Media作爲一個在新世紀(標題中數字「21」的由來)通用詞彙所承載的含義——項目平臺所對標的先驅Media Art Net早就以身作則了;但以千禧年爲戳,對過去21年裡全球藝術實踐反思的意義卻更爲重大:新世紀不僅見證中國的當代藝術在國際上的崛起,更是多媒體藝術宣誓向傳統媒介奪權、井噴增長的年代;在這裡,互聯網藝術(乃至後互聯網藝術)都不過是一條支流,反之,21世紀的媒體藝術自己已然能獨立成爲一個(互聯的)網絡。
🌐🌐🌐
那麼「教學探索」(pedagogies)的談法從何而來?這裡的教學不是(大學等)機構裏的教育——不是我們如何去「教授」媒體藝術,相反,筆者認爲這是一種基於新媒介產生而伴隨的認識論革新。媒體藝術無疑帶來了這樣的革新,但在展示新的媒介之餘,也要求有一種對新媒介的認知——關係到我們如何與這種新媒介交互、認識這種新媒介。對「教學方法」的重新思考正是建立在傳統的「教授」模式在新媒體面前失效之後……一個媒介研究的視角。
🕊
網站方才上線,但或許恰好因爲是極少的數據量,讓我們能更容易了解它的架構:
平臺選取了「後人類」(Posthuman)、「生態」(Ecologies)和「共同體」(The Commons)三個主題來切入媒體藝術的實踐。三個主題無疑是近期藝術實踐和理論話語範式轉變的映照(其中「後人類」我們在先前的筆記也略有涉獵),而關鍵字之下,便是網站編輯遴選的文章、講座、藝術作品(並由此組成的主題展覽)。
目前已上線講座三個,僅一個展覽。一個內嵌的搜索功能和關鍵詞/藝術家/媒介的索引成爲了網站最亮眼的部分,但依舊來自(挪用於)Media Art Net。
礙於字數限制,介紹至此,🔗見圖!